继今年年初获得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后,1月24日,华为面向全球又发布了5G多模终端芯片——Balong 5000和基于该芯片的首款5G商用终端——华为5G CPE Pro。Balong 5000是全面开启5G时代的钥匙,将在更多使用场景下为广大消费者带来不同以往的5G连接体验。
华为消费者业务CEO余承东说:“华为拥有包含芯片、终端、云服务和网络在内的全领域能力,是5G时代的领导者,将为全球消费者带来美好的全场景智慧生活体验。”
除了基于芯片的各种终端,在未来,芯片还可以植入人的脸庞、眼睛、耳朵及体内器官中。照这个趋势,各种高科技都将大量融入生活,甚至成为人类的一部分。
比如,无人技术在物流、交通和运输行业的逐渐普及;生物技术将走出人体医疗,运用到对建筑物的修复中;人脑与计算机的直接感应交互技术,甚至可以通过操纵单项超级人工智能来协助人脑的通用人工智能……
科技创新已经成为推动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未来也必将成为最核心的动力之一。
世界各国都在积极发力科技创新,中国也不例外。我国目前正在努力推动科技与实体产业的深度融合、产业转型升级和新旧动能的转换,以实现国内经济长期繁荣稳定的发展。
没初心,就没原创
全球局势下,我国原创科技能力进步空间巨大。
2018年1月,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基础科学研究的若干意见》指出:基础科学研究短板依然突出,数学等基础学科仍是最薄弱的环节,重大原创性成果缺乏;基础研究投入不足、结构不合理,顶尖人才和团队匮乏,评价激励制度亟待完善,企业重视不够,全社会支持基础研究的环境需要进一步优化。
国内的绝大多数科技领域采用的是跟随和模仿策略,即使是引以为豪的“新四大发明”究其根本还是属于模仿创新、集成创新、模式创新甚至套利创新的范畴,为全人类在新技术新产品方面做出开创性、引领性贡献的成果和创新还严重不足。
同时,在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如集成电路、5G、飞机发动机、新能源汽车等产业;在新一轮产业革命和技术变革的代表性领域中,如智能制造、3D打印、无人驾驶、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等,都需要科技创新的加持。
据媒体报道,华为正在做大规模的基础学科研究,包括物理学、化学研究,已招聘几千名基础学科的科学家。华为希望,在某个时候,基础研究的某项发现,可以令其获得新的领先优势。
原始创新除了要在基础研究上取得突破,还要倡导真正实用的技术。这需要科研机构与企业之间的合理分工与通力合作,发挥各自优势,促进产业进步;更需要深化体制改革,让制度和政策符合科技与产业的实际发展,打通科技链与产业链,实现科技与产业的深度融合。
抓住科技创新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缩小与科技强国的差距,增强原始创新能力、培育重要战略创新力量是重中之重。
无论是原始创新的基础研究,还是瞄准前沿的战略科技,都是在拓展前所未有的科技新领域。
最大的不公平,是没有激励,没有惩罚
科技强国,需要原创文化和激励机制先行。
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引领数字经济、平台经济、共享经济快速发展的技术,在近五年来,支撑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促进了民生改善,更有力地带动了经济的转型升级和新动能的增长。
当前我国的创新创业已经动员到全社会,普及度和活跃度都很高。
比如,借助中国人口红利和资本的力量,在模式创新领域,已经产生了移动支付、电商网购、共享单车等世界级领跑者。不过,从原创性的角度看,目前国内的原创科技还未形成规模。
究其根本,一方面在于对原创文化的重视不足,另一方面在于缺乏激励原创的完善机制。
比如,创新技术被侵权,由于存在举证难、维权成本高等问题,很多企业宁愿选择更新技术,也不愿意维权。这导致部分山寨科技比原创科技反而有更好的生存机会与回报,原创科技的生存首先已经面临威胁。
创新,特别是原创,要求创新主体必须以强烈的创新意识为动力,以健全的心理素质为支撑,以科学的思维方法为武器,以合理的知识结构为基础储备,以良好的外部环境为保障,才有可能在原创中有所作为。
接下来,国家政策对原创的指导还需体现在不断加大对原创成果的保护力度和提供相应的环境、经费支持等方面。
以原创精神为引导,以激励机制为辅助,创新的种子终将茁壮成长。
最大的倒逼,是逼向公平,公平就是真理
逆向创新,看原创科技如何破局。
英国《金融时报》将共享单车海外创新的这一举动称为“逆向创新”。随着金砖国家的发展和全球化的兴起,新兴市场的需求逐渐压倒欧美,由于资源的聚集和成本的下降,“逆向创新”逐渐成为一种趋势。
科技产业化,是从技术走向市场最常见的正向创新路径。而逆向创新,则是从市场走向技术的相反路径。
逆向创新首创于清华大学,是将斯坦福大学推行的设计思维创新方法论,运用于中国的产业经济转型升级。它强调,创新源自产业,又回归产业。
逆向创新首先从产业生态问题入手。鉴于国内资本界普遍缺乏对原创科技的判断力,逆向创新也可以规划设计深度服务的业务,解决资本环境问题。
通过同时解决产业生态和资本环境两方面的问题,逆向创新进而营造了原创科技的创新文化氛围,为掌握先进技术的团队回国发展和加速科研院校的一流科技落地产业化,打造了可持续发展的有利生存与成长空间。
这种通过逆向运营和资本运作,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将最终实现科技驱动经济的转型升级。
没有信仰,不可能有任何长远的想法
在日常生活中,一些立竿见影、短期就可产出效益的行为更容易受到重视,人们寄希望于眼前的看得见的结果。在科技创新领域,这样的行为虽然能极大地促进应用技术的发展,但终将导致应用平台和核心技术的偏废。
接下来,科技企业在着眼长远、不断成长的过程中,原创能力或是实现大突破的关键。